大直径区熔硅单晶中的夹杂物诱发脊断裂
Veröffentlicht in 2025
大直径区熔法(FZ)硅单晶(尤其是8英寸单晶)是制造绝缘栅双极晶体管(IGBT)和快恢复二极管(FRD)等高压器件的关键材料,但其生产受限于脊状断裂缺陷导致的晶体生长成品率低下。本研究以量产型8英寸(100)晶向与5英寸(111)晶向单晶为对象(后者用于研究体缺陷传播),探究8英寸区熔法硅单晶中夹杂物诱导的脊状断裂机制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、能谱分析和机械化学抛光技术,我们识别出两种失效机制:表面源碳夹杂物(可能源自初始加热阶段石墨件磨损产生的碳化硅颗粒)会诱发孪晶形成,而体源微晶硅夹杂物则引发位错和裂纹。此外,我们建立了基于COMSOL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,集成轴对称近似下的电磁-热-应力场分析。数值模拟揭示:单晶中心与边缘的高应力区域会放大夹杂物效应,且应力随直径呈线性增长,从而加剧8英寸单晶的断裂风险。通过建立应力-夹杂物相互作用模型,我们阐释了夹杂物如何缩小晶体耐受的应力窗口。这些发现表明,通过优化预制棒制备工艺和加热过程以减少夹杂物,可有效提升8英寸区熔法硅单晶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应用中的成品率。
Herunterladen
- 36-大直径区熔硅单晶中的夹杂物诱发脊断裂.pptx - 2.86MB
